1945年日本大轰炸有多可怕?出动飞机3.3万架次,直接死伤72万人

发布时间:2025-09-22 07:00  浏览量:2

太平洋战争中,盟军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军事工业的威力。在战争开始时,美国飞机的生产能力还不算大,战争中期到末期,飞机的生产总数达到近三十万架。这个数字,连罗斯福总统本人都未曾想象过。而日本在整个战争期间只生产出飞机二万架。

美军为了掌握制空权,修建飞机场的能力也是出人意料的。

美军每攻克一个岛屿,便能在两个星期内完成土地平整,修好机场,不出十几天便可利用它起降飞机。这个速度使日军十分惊讶。已经被炸毁的机场,过几天再乘飞机从上空查看,已经原样复初、照旧起落飞机了。

1944年7月参加过攻克关岛的士兵,隔了三个月再一次登上关岛,使他奇怪的是地形完全变了。他问:“几个月前的山哪里去了?”回答说:“海军工兵队修建飞机场,已经把山谷推成平地了。”

1、空袭日本

美军在太平洋上每次反攻得手后,都在攻克的岛屿上投入了兵修建飞机场,然后利用陆上基地开始对下一个岛屿的轰炸。这种战术,比单独依靠航空母舰更有效。太平洋战争后期都是使用这种战术。

在海军舰船方面,美国每天能有一艘军舰建成并投入使用,被日军击溃多少美军就能很快修复或新造多少,而且还在不断增加。美国原有埃塞克斯号航空母舰一艘,排水量二万七千吨,可搭载飞机九十架。到1943年11月,已有埃塞克斯号型航空母舰五艘。用巡洋舰船体建造的独立号型航空母舰,到1943年,也有五艘在太平洋参加作战。这种可移动的机场,在掌握制空权方面发挥了极大威力。

日美两国不但飞机和航空母舰在数量上相差悬殊,飞行员的数量和熟练程度也相差悬殊,在飞机性能的改善方面相差也非常悬殊。

在战场起决定性作用的是1944年美军研制成功的B-29型轰炸机。它的续航距离为四千至五千公里,炸弹搭载量四吨以上,能在一万米以上高空飞翔。美B-29型飞机第一次飞到日军上空的时候,虽被日军高射炮瞭望镜及时发现,急忙对空乱射,但是一点效果也没有。

日军七厘米、八厘米口径的高射炮只能射到八千米高度,和美机之间还有约三千米的距离。日军歼击机勉强可以飞到一万米高度,由于无法携带充分氧气,只有紧急下降。美机是在绝对安全区域内执行轰炸任务的。

自从塞班岛、关岛、提尼安岛被盟军收复以后,岛上的机场成为美B-29型轰炸机的起降基地,加上航空母舰上数量庞大的舰载飞机配合战斗,日本领空的制空权已经被牢牢掌握在盟军手里。

美军用B-29型轰炸机空袭日本本土是从1944年6月15日开始的,最初是从中国长沙的空军基地起飞,出动四十七架战略轰炸机轰炸北九州八幡炼钢厂和造船厂、钢厂、电厂、飞机制造厂、轴承厂,以及城市的工业地带。

八幡钢厂是日本最大的钢铁冶炼工厂,对准日本经济心脏部位进行战略性轰炸,是为了促使日本赶快投降。

从6月到11月,美机一直使用中国基地对日本进行零星轰炸。由于航行距离过远,还没有开始空袭东京。

1944年7月6日,美军占领了塞班岛。东京和塞班岛的距离更近,B-29型飞机可以往返。从此,日本本州已进入B-29飞机飞行的半径以内。

2、东京大轰炸

自1944年11月1日开始,从塞班岛、关岛、提尼安岛的基地上起飞的美军飞机对日本东京展开了连续的大规模轰炸。最初的主要目标是东京中岛飞机制造厂武藏野工厂,前后共轰炸十三次(有一次是从军舰起飞的)。这个工厂最盛的时候有职工四万五千人,工厂占地面积五十二万平方米,飞机生产量占日本飞机生产总量的28%。此外,还轰炸了三菱飞机制造厂(占日本飞机生产总量的17.9%),川崎飞机制造厂(占日本飞机生产总量的11.8%),立川飞机制造厂(占总产量的9.5%)。

11月29日以后,每天都有飞机出现在东京上空,投下燃烧弹。进入1945年,从元旦那天开始,美B-29型轰炸机连日进行波状空袭,使东京居民恐慌万分。

1945年1月27日14时,B-29轰炸机七十二架轰炸东京都最繁华的银座和有乐町,死伤多人。许多商业大厦和经济中心的巨大建筑物被炸毁。其后,每天都有飞机连续来袭。2月19日14时,一百三十一架飞机轰炸东京市中心。

2月25日,东京降雪。上午,有舰载机数十架空袭。下午,一百三十架B-29飞机在东京市中心投下炸弹和燃烧弹。

东京空袭中,最剧烈的是3月10日,4月13日、14日,5月24日、25日这五天的地毯式轰炸。

1945年3月10日是日本陆军纪念日。这一天,美第二十一轰炸机队指挥官卡其斯·李梅中将指挥三百三十四架B-29型飞机,携带一千七百吨凝固汽油燃烧弹,从零时8分开始,低空飞入东京,对工厂地区和密集的居民区投掷炸弹和燃烧弹,进行无差别轰炸。

这时,正值纳粹德国战败投降,美军正在冲绳登陆美军意在把日本空军战斗力吸在日本本土上,以使冲绳的日军抵御飞机减少。这次空袭,使东京都东部下町地区全部化为废墟。

3月14日上午8时40分,一百七十七架B-29型飞机空袭东京都北部地区,主要是投燃烧弹,引起大火。

到此时,东京都内,除天皇居住的皇宫以外,已基本上体无完肤了,到处是成片的废墟,到处是残墙断壁。

自5月开始,从硫磺岛上起飞的美机更容易来袭了,美机来去日本本土更加自由了。5月20日空袭以后,新闻记者曾说:“东京大体上已经没有高地了,都被炸平了。”

3、1945年3月10日的东京大空袭

3月9日,气温3.9℃,风速7.9米,云量40,风向西北傍晚,北风带着寒流袭来。夜幕降下后,大家已经比较安下心来。突然,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响起来了,在东京湾附近的下町地区,红色莲花般的火光冲天升起。空袭警报尚未发出,转瞬间东京市东西南北各方都燃起了大火一大空袭开始了,东京市民陷入到恐怖的深渊中。

3月9日傍晚,三百二十五架美B-29型轰炸机从马利亚那基地起飞,将一千七百吨高性能燃烧弹投掷到东京四周,完成了预定计划。然而,这只是序幕。到3月10日零时,真正大规模的空袭开始了。

零时8分,列队飞到东京市上空的B-29型轰炸机,在江东区木场二丁目、白河町一丁目、二丁目以及三好町一丁目、二丁目上空连续投弹,地面燃起熊熊大火,堆积的木材和运河上飘浮的木筏像火柴杆一样喷发起火焰。两分钟后,北砂町二、三、四、五丁目附近一条长带状地区猛烈燃烧。零时12分,墨田区也处于一片火海之中。这两个区人最密,每区二十多万人,在两分钟时间内就进入地狱般状态。

燃烧弹如暴雨倾泻般泼洒下来,火龙纵横墨田区南北,并包围了整个江东区。零时20分,台东区浅草一带,新宿区、台东区、中台区、文京区、千代田区、港区等东京市最繁华的地区,都相继起火,各个燃点逐渐扩大、汇合,连接成巨大火流。

美B-29轰炸机超低空飞行,在电线杆和楼顶上空盘旋,寻找最佳投弹目标。它们先在目标周围燃起火墙,再在中间猛烈投弹,顷刻间,火墙内的一切都被烈焰吞没。

西北风无情地煽动着地上的大火,火借风势,风助火威,燃烧着,呼啸着,奔腾着。一时间,风速达到三十米,形成急风暴火,整个地表都灼热起来。

东京消防署出动所有救火车和消防队员全力扑灭火灾、但火势过于凶猛难以应付。根据事后统计,共有九十六辆消防车、一千条水管被烧毁,消防队员死亡、下落不明者一百二十五人,警防团员死伤五百余人。

2时35分解除警报,早晨8时左右火势减弱。几个小时的大火使东京大部分地区变为废墟。据消防厅统计,有二十七万户住房烧毁,百万人失掉住所。

死尸堆积在马路边、躺在运河里。单隅田川的言门桥上,就有层层叠叠的死尸一千余具。逃到日本桥区明治座剧场里的人,大部分与这个建筑物同归于尽。尚未燃烧的桥面上,有许多地方浸透了尸体溢出的脂肪。堆积的死尸中,可见到烧焦的母亲还紧抱着幼儿的情景。

10日早晨,军队、警防团、消防队员开始清理死尸。仅少数尚可辨认,多数已经碳化失去原形。死尸临时掩埋在公园、寺庙、学校等七十个场地,总数约七万七千多人。

东京警视厅发表的详细资料表明,这次东京大空袭共死亡约八万四千人,受伤四万一千人。另据帝都防空本部统计,共有约二十万人死伤,死亡人数约十万人,受灾人数超过百万人。总计有二十七万座房屋烧毁。

4、轰炸其他城市

日本的工业很发达,除东京外,大阪、名古屋、神户、横滨、川崎都有重工业,称为六大工业城市。除此之外,还有五十八个人口约十万至二十万的中小城市。军需品和民用品的各种部件的生产工厂多数分布在各地的小城镇里。为了摧毁日本的军需工业和民用工业,使日本的战斗力和经济力陷于彻底瘫痪,只把担负组装工程的大工厂全部破坏了还不算完满,还要把供给部件的工厂全部摧毁以后,才算实现了战略轰炸的真正目的。

3月11日夜,美机空袭名古屋;12日夜空袭大阪;16日空袭神户。4月上旬,横滨、川崎、尼崎等城市都遭受大规模的空袭,损失很大。

4月以后,美军李梅中将(当时是少将)麾下又增加一个飞行团。每次都有五百架B-29型飞机巡回在各大城市上空,反复轰炸六大工业城市。

6月15日,一次出动四百五十架飞机轰炸大阪,把大阪市大部分地区炸为废墟。至此,第一阶段的轰炸大城市计划基本完成。在十七次大规模的总攻击中,共出动飞机近七千架次,每次平均四百架以上,投下炸弹、燃烧弹共四万二千吨。美机损失一百三十六架。

从6月17日开始,对五十八个中小城市进行广范围的焦土轰炸。鹿儿岛、大牟田(福冈县)、浜松(静冈县)、四日市(三重县)、丰桥(爱知县)、德山(山口县)、大竹(广岛县)等许多城市不断受到空袭,一直到日本投降为止。

对中小城市的空袭作用极大。各中小城市的中小工厂和委托加工工厂大多数被破坏,使全国生产力降低到最低点。炼油厂和储油设施、物资流通中心、运输中心遭到破坏。交通瘫痪,道路阻塞,工人失业。

每逢空袭的时候,市民一齐往市外跑,连救火的人也忙着逃难,火势蔓延,无力扑救,政府和军队的强制性管理不起作用。生命的恐惧和生活的不安,使国民对战争的疑问和对政府的不满更加强烈。空袭不但把日本的工业和城市摧毁,在对国民的心理战方面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日本统治阶层最害怕的是民众的厌战思想。7月以后、美军飞机广泛向日本各城市散发日文传单,告诉他们战场上的真实形势,瓦解日本人的战争意志。

据美军统计,自1945年1月至8月,空袭日本共出动B-29型飞机三万三千架次,摧毁日本飞机一千六百余架。

据日本统计,共有七十三个城市受到空袭,共计死亡五十万人,重伤十五万人,轻伤十七万人,去向不明的二千四百人。

5、彻底摧毁日本海军

经数次海战,日本海军主力被摧毁以后,日本近海已成为无防御地区,美军机动部队五个舰群,堂堂游弋在日本近海。这五个舰群共有十五艘航空母舰。

2月16日早晨7时到下午4时,美舰载机约二十个编队分十个波次,共有一千四百架次飞机反复空袭东京附近的关东地区和东海地区。这些舰载机和从陆上空军基地起飞的B-29型轰炸机配合,如同进人无防卫的境地一样,日本连一点还击的能力都没有,日本国民的战斗意志已完全丧失。

美机动部队除展开空中攻击外,还在日本近海用舰炮炮击日本本土。从3月18日开始,炮击西南部各岛屿、九州南部、吴港、大阪港、神户港等地。

7月,美军已开始准备对日本本土进行登陆作战。作为前奏,美舰队涌入日本近海。7月10日,美机动部队舰载机七百架轰炸关东地方;14日和15日,轰炸日本东北地方和北海道;17日,轰炸关东地区;18日,轰炸日本西部和东海地区;24日,轰炸日本西部。北海道的幌延、室兰,东北地方的釜石(岩手县)、日立(茨城县)都遭受舰炮射击。美军对整个日本国土的任何地方都形成了巨大威慑力。

7月24日,美国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尼米兹宣布:“美国大口径舰炮可以直接轰击本州和北海道滨海地区的任何城市。”同一天,美英两国联合海军舰载机编队从航空母舰上起飞,袭击本州四国之间的濑户内海。

美英联合舰队在日本领海内横冲直撞,目的在于把日本最后的残存海军力量彻底消灭。

从7月24日开始轰炸吴港,连续轰炸到28日,把日本残存的海军力量基本消灭殆尽。

从空中摄影清晰可见:日军战列舰伊势号舰首向上沉入海底,它的姊妹舰日向号从中央部开始下沉,榛名号后部断裂,一片大火。航空母舰葛戎号的飞行甲板像饴糖一样扭曲,天城号的飞行甲板像滑雪的滑行道一样斜插到水里。重巡洋舰利根号利和青叶号在海岸边触礁。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的旗舰大淀号也沉入海底。

至此,日本在整个太平洋战争中拥有的十二艘战列舰,只剩下长门号一艘漂浮在横须贺。拥有的重巡洋舰十八艘,只剩四艘滞留在新加坡,但已严重损伤不能动弹。拥有的一百七十五艘驱逐舰,只剩下四十二艘,其中伤损不大、尚能作战的只有五艘。

日本商船队也基本上被消灭干净。1942年被击沉,一百三十四只(五十八万多吨);1943年被击沉七百八十四只(一百三十四万多吨);1944年被击沉四百九十二只(二百四十万吨);1945年,美国潜水艇共击沉日本商船一百三十二只(四十七万吨),还不包括击沉的一千吨以下的船只。

太平洋战争中,日本海军舰艇及商船加到一起,共有一千多万吨被击沉。其中,有九百七十多万吨是在海战空战中被击沉的,还有五十多万吨是由美潜水艇击沉的。

(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