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 | 在“临时共同体”中,想象共处的另一种可能

发布时间:2025-11-05 00:53  浏览量:1

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近期呈现的“田中功起:临时共同体”,展厅一反“大制作”的展览呈现,转而采用木板墙、户外椅等等,更加灵活、轻便、可移动的展陈方式完成了展览的所有呈现。而观众的加入,让展览成为了另一种临时松散的组织形式,与展览“临时共同体”的核心表达形成某种内在呼应。

从展厅入口处艺术家2006年创作的影像《看着水消失》,到这次受UCCA委托在北京完成的新作《10年》,如策展人张南昭介绍,展览希望通过直观呈现田中功起早期大多利用现成品进行的创作,与2020年之后以探讨人与人“关系”的影像创作之间的差异性入手,梳理田中功起创作的变化。

▲ “田中功起:临时共同体”展览现场,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25。摄影:孙诗。

在早期创作阶段,如《123456》(2003)《看着水消失》(2006)与《一切一切》(2006)等作品中,田中功起以影像记录性地聚焦玻璃瓶中的骰子、水蒸发的过程以及扫帚、卷纸、床垫等等日常物品,在影像的时间性作用下,揭示出这些日常之物存在的脆弱与转瞬即逝,以此打破既定的认知框架,重新思考物与物、人与物的关系。而这批早期创作,也预示了田中功起对于构建和探索“关系”的创作兴趣。

▲ 田中功起,《123456》,2003,4:3彩色有声单频影像,59秒。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 田中功起,《看着水消失》,2006,16:9彩色有声单频HD影像,26秒。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 田中功起,《一切一切》,2006,16:9彩色有声单频影像,6分04秒。由台北市立美术馆为第五届台北双年展“(限制级)瑜伽”委任创作。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2011年起,田中功起逐渐将创作重心转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策展人将艺术家表现“关系”的作品,生动概括为“很多人做同一件事”——例如展览中,《五位钢琴家同时弹奏一架钢琴(初次尝试)》(重剪辑版)(2012/2025),《五位诗人同时写一首诗(初次尝试)》(重剪辑版)(2013/2025)以及《五位陶艺师同时制作一件陶器(静默尝试)》(重剪辑版)(2013/2025),这三件作品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将原本个人完成的创作过程扭转为共同协商,在不断相互适应的群体讨论中,创作者观察并呈现出个体经验与文化差异如何在集体中流动、碰撞与消融。


▲ 田中功起,《五位钢琴家同时弹奏一架钢琴(初次尝试)》(重剪辑版),2012/2025,16:9彩色有声单频HD影像,23分15秒。由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大学美术馆委任创作。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 田中功起,《五位诗人同时写一首诗(初次尝试)》(重剪辑版),2013/2025,16:9彩色有声单频HD影像,23分51秒。由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委任创作。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 田中功起,《五位陶艺师同时制作一件陶器(静默尝试)》(重剪辑版),2013/2025,16:9彩色有声单频HD影像,21分10秒。由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委任创作,与广州维他命艺术空间及观心亭(北京)共同创作。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田中功起组织的“工作坊”工作方式,具有相对复杂的步骤,这种临时促成的共同体号召每一位参与者的积极投入,最显著的例子是创作于2024年的作品《抓人游戏》:艺术家首先设定主题,邀请参与者们共同创作,交换他们写下的故事,这些故事大多非常私人具体,来自每一位参与者的个人生活与回忆。作品中,人们朗诵其他参与者的文字,观者和朗诵者几乎同样能感受到来自陌生人生活瞬间的情感触动,如对于疫情生活的个体回忆,对于记忆中创伤的觉察与思考。基于此,艺术家的“共生”不仅发生在人与人之间,如艺术家所说,也包含如何带着已经离开的人与记忆不断前行。

▲ 田中功起,《抓人游戏》,2024,16:9彩色有声单频4K UHD影像,16分11秒。由德雷斯顿德国卫生博物馆为展览“我们共享的空气”(2024-2025)委任创作。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这件长度约16分钟的影像,并不完全在于由感知他人生活获得共鸣与共情,也在于作品合作与表述错位带来的认识结构,这有时形成了有趣的反差。例如当一位年长的男性,读出有关孕期经历的文字,在策展人看来,这种反差打破了我们对性别角色的常规预期,但正是这种反差让人产生更加深刻的思考。

近年来,田中功起的影像实践持续向更普遍的育儿、上班族等社会议题延伸。《省思笔记(重组)》(2021)改编自艺术家的随笔集,通过重组影像档案与文字,思考人与人之间相互依赖的脆弱性,并提醒着观众真正的改变始终来自个体与社区间的细微联结。个体经验与公共辩论在《迁徙与毁灭》(2024)中交织,作品以多学科对话为基础,引导观众思考如何在持续变化的世界寻找跨越国界与物种的共生可能。《表演即分享自我》(2025)围绕性别角色、家庭分工与职场权力关系展开,揭示个体面对身份认同与价值观差异的现实困境。由UCCA委任创作的最新作品《10年》(2025)召集此前参与过艺术家作品的多位叙述者,通过他们对个人记忆与社会事件的讲述,呈现过去十余年间私人生活与公共历史的碰撞。

▲ 田中功起,《省思笔记(重组)》,2021,16:9彩色有声单频HD影像,6分31秒。为悉尼歌剧院展览“回归”(2021)而作,得到悉尼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的支持。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 田中功起,《迁徙与毁灭》,2024,16:9彩色有声单频4K UHD影像,59分53秒。由欧盟委任创作。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 田中功起,《表演即分享自我》,2025,2.35:1 彩色有声单频4K UHD影像,19分56秒。与有乐町艺术都市主义YAU合作创作。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如田中功起在展览开幕现场时表示,“togetherness——人和人之间的和睦相处和共生关系”作为本次展览的一大核心主题。在这种临时促成的共生关系中,田中功起承担的不仅是创作者位置,而是充当一种“时刻”的促成者——设定情境、退居观察,让参与者在无法完全控制且难以预测的过程里,共同构建一个临时的微观社会。

艺术家怀着朴素的,同时也对应着当下时代气候的愿景,“我希望向大家展示的是共生相处的模式,包括人与人之间如何生活在一起,如何工作在一起,以及如何相处,这也成为贯穿我整个展览的主题之一。当今社会可能更多面临的是人与人之间相对比较割裂和分散的一个状态,在这样的状态和时代背景下,协作和共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临时共同体”中,观众将进入一个因短暂相遇而持续发生变化的现场,重新思考人与人之间如何建立联系,并由此想象共处和团结的另一种可能。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26年1月4日。

展览信息:

“田中功起:临时共同体”

编写/艺讯网

图文资料由主办方提供